首页 通知动态 工作动态
通知动态

我国介入呼吸病学未来的创新与突破

发布时间:2019-12-05
浏览量:563
2019年重庆市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年会茅爱武教授现场采访
 
  首先,茅爱武教授就年会召开的氛围说到:“非常感谢重庆市呼吸界专家、教授的盛情邀请。本次大会组织周密、气氛热烈、内容丰富,现场座无虚席,听众掌声不断,相当精彩。尤其是整个会场的布置、会议的安排,体现出承办团队的工作实效和辛苦付出,令人印象深刻。”
  茅爱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主任医师、二级教授;上海市老模创新工作室——茅爱武介入治疗工作室领衔;第六届中国医师奖,全国先进个人,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级重点学科专项精准扶贫工程”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兼总干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质量控制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粒子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微创治疗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师协会理事;上海医师协会影像与核医学分会副会长;上海市介入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组长;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消化介入学杂志(电子)副主编。
  2019年重庆市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年会于11月7-9日在重庆市江北区隆重召开,在大会现场,我们有幸采访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的茅爱武教授。

由探索到创新-我国介入呼吸病学未来发展方向的挑战
  对于引发现场热议的话题:“我国介入呼吸病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期望”,茅爱武教授就国家层面和学科建设方面,针对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茅爱武教授讲到:“呼吸,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一旦呼吸产生问题,往往会直接威胁我们的生命,所以呼吸病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而我国介入呼吸病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之所以引起广泛讨论,实际上是我国介入呼吸病学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探索之后,对未来学科创新、合作领域的一次思维转变性突破。这不是某一个体的想法转变,而是中国呼吸医师整体思维的全新提升。以前我们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局限于内科以用药治疗为主,外科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实际上,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应该涉及到多学科的共同合作,尤其是在中国引进介入微创技术之后,通过我国呼吸医师不断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探索后,现已形成一种围绕病人,以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多专业技术力量整合,综合诊治的理念。这必然会对现阶段一些落后的治疗手段带来革新,从而进一步丰富完善疾病诊治模式。但这也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各专业学科间知识和技能相互理解、融会贯通,还需经历更多的尝试。只有不断努力进取,走出呼吸内科,走出医学界,进行更大范围和规模的多工种MDT探索,才真正可能在介入呼吸病学的临床应用上取得突破。”
 
医工结合-加强介入呼吸病学与高新科技领域合作的关键
  在谈到介入呼吸病学怎样与生物材料、工程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等高科技研发紧密结合时,茅爱武教授说到,其实不只是介入呼吸病学,实际上整个医疗体系,近几年来的医工合作发展趋势都非常好。以前的医生基本上仅关注治病本身,但我们回顾医学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针对医疗行业的设备、耗材,这些辅助疾病诊治的手段,其研发过程往往比较漫长。而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医工之间的密切合作,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的需求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反馈,研发人员根据医生的想法和要求进行构思和设想,共同研发出满足诉求的新产品。只有加强医工结合,才能围绕临床问题实现原始创新,为临床提供全新的材料和方法,保持技术领先,这也是未来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要勇于、敢于提出问题,并吸引科研生产企业单位广泛参与医工合作,那么整个呼吸学科体系建设将会得到发展。
 
由借鉴到突破-早期肺癌根治的介入治疗迈步向前
  国际上,介入呼吸病学在早期肺癌根治领域的应用,一直是一个难点、热点,如何去突破瓶颈,在这个重大领域取得创新成果,并让中国呼吸领衔世界,是我们每一位呼吸医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借鉴消化科和心血管内科介入技术的创新经验可以发现,随着医疗器械等医用材料的进步,临床医生的诊治水平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也正是内镜等介入技术的广泛应用,再到内镜下微创技术的创新研发,最后才带动了消化科和心血管内科整个行业的全面发展。更为重要的一点,这两个学科突破了传统思维的束缚和禁锢,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而且这种发展不仅仅只针对于内科技术,同时还带动了同一系统疾病内、外科之间,越来越多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并将外科手术操作技能和内科内镜下介入技术进行融合,使得学科建设硕果累累。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尝试,将介入呼吸病学应用于早期肺癌的治疗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其实要实现介入性根治早期肺癌,在技术上其实已经没有障碍。“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介入呼吸病学的内镜技术发展上”,茅爱武教授强调到,“要实现这种重大突破,另一方面还需要学科领头人的先驱作用,带领呼吸医师运用创新思维,突破传统学科禁锢,更加开放和包容地引领学科良好作风。对打破传统观念束缚的一些规范、制度,要鼓励实践,不能抑制,使学科专业技术能够在同一疾病诊治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还需要广纳贤才,吸引更多优秀的年轻医生从事到介入呼吸病学这个行业中来,进行科学的人才梯队培养,规范化建设整个学科,让中国呼吸的发展大步向前迈进!”
  最后,茅爱武教授就明年在重庆召开的CACP 2020(2020年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年会)给出了自己的期待和展望:“重庆还尚未举办过全国性的呼吸学术会议,责任在肩、动力向前,相信正如郭述良主任所讲的‘牢记使命、砥砺前行’,重庆一定会全力以赴承办CACP 2020。希望这一盛会在重庆的召开,能够推进我国西部、长江上游地区,甚至是全国呼吸事业的发展,期待大会的精彩开幕和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