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重庆市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年会李强教授现场采访
2019年11月7-9日,“2019重庆市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年会”在重庆江北隆重召开。本次会议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李强教授为大会做《呼吸介入中心的建设》专题报告并接受大会报道组的采访。李强教授认为在美丽山城举办的此次会议气氛活跃,反响热烈,希望有机会能再次来到重庆到当地医院进行学术交流。
李强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世界支气管病及介入肺脏病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介入呼吸病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部呼吸内镜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主任。
历经20多年的发展,介入呼吸病学已成为现代呼吸病学中的重要力量,作为国内介入呼吸病学领军者,李强教授率先提出了“大介入呼吸病学”的概念,整合经支气管、经皮、经血管、经食道等路径的呼吸介入诊疗综合体系。对此,我们采访了李强教授对构建大介入呼吸病学体系指导现代呼吸病学发展重要意义的看法,并探讨了二级医院开展介入诊疗技术的现状。除此之外李强教授就青年医师学习介入呼吸病学的意义及如何学习介入诊疗技术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建议。并对明年在重庆举行的2020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年会提出自己的感想与期望。
以解决临床问题为本,构建大介入呼吸病学体系
李强教授指出传统学科的设置以学理为界限,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我们更需要以解决临床疾病来进行学科划分,当患者的疾病同时涉及外科、内科、介入或者其他多学科,如果用传统的学理把诊疗隔离开,那么患者会因为一个疾病不停的在学科之间流转,而接诊医师也会因此缺乏诊疗的连贯性及系统的考虑。如果构建一个整合各类诊疗手段,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的医学体系,将有助于构建完备的临床诊疗团队,极大拓展呼吸学科医师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和范围,最终为社会和患者提供最便捷、最优质的服务,这将对现代呼吸病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迎接介入呼吸病学春天,二级医院可大有作为
李强教授指出结合介入技术对医疗设备、人才要求以及病员来源方面来看,现阶段二级医院开展介入诊疗技术的条件有限,如果盲目“跟风”,技术规范、患者安全、产出比很有可能得不到有效保障。目前可以开展一些的基础的介入诊疗技术,比如利用介入手段开展病原快速诊断,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机械通气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获得都是适用的,若要开展复杂的技术还需仔细斟酌。但随着介入呼吸病学在呼吸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大有作为,迎来真正春天后,二级医院在介入诊疗技术的开展也是大有可为的。例如,介入呼吸病学在慢阻肺的治疗发挥很大作用时、建立早期肺癌行之有效的介入手术方案,将在二级医院广泛普及。也就是说二级医院介入呼吸病学的开展,将随着整个学科的发展得到提升。
掌握基本介入诊治技术,提升青年医师临床能力
李强教授强调介入呼吸病学是一种诊疗手段,如果缺乏这种手段,很多临床实际问题难以解决。近年来国内呼吸介入病学进入一个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轨道,呼吸介入诊疗技能培训更加规范化,各级医疗机构介入呼吸诊疗平台的硬件更加完善。呼吸学科青年医师应该把握机会,通过掌握基本的介入诊疗手段,了解最新前沿技术和方法,提升对呼吸危重症、疑难病的诊疗水平。青年医师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提升,对未来聚焦专业领域、深入研究打下基础,最终促进学科发展、造福患者。
兴趣激发潜能,社会需求为重
李强教授强调如果青年医师决定要在介入诊治技术深入发展,那自身兴趣是必备条件。在学习过程中青年医师一定要不忘初心,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健康的体格、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过硬的心理素质是青年医师学习介入呼吸病学的良好助力。李强教授建议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方向上应以兴趣为基石,同时结合社会需求,把个人利益放在最后。有兴趣为基础,在长远的发展中才能激发潜能、提升自信,越做越好。
最后,对于明年在重庆举行的2020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年会,李强教授提出自己的感想与期望。他讲到,在国内呼吸人、重庆呼吸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年会一定会越办越好,同时他也说到,欢迎全国的同道前来参会,共同为我国呼吸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