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场会议邀请了中华医学杂志社刘冰副社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培增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为民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袁钟教授,重庆市医师协会会长赵兴吉会长,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数据研究院吴凡研究员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述良教授等众多业界专家,为参会代表作了精彩的讲座。
2018年10月27日早上八点,由重庆市医师协会主办,重庆市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重庆市医师协会2018年呼吸医师分会年会暨第三届两江呼吸学术会议”在重庆君豪饭店顺利召开。
会场盛况
中华医学杂志社刘冰副社长就“文武双全——科研设计与论文报告规范”作专题报告,刘冰副社长通过呈现大量已发表的高质量研究文章,总结了高质量医学杂志临床研究论文特点,提出了自己关于临床科研的思考。同时他提醒大家应该重视科研中的伦理,遵守科研道德,表示期待着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多中国好声音的出现。他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台下听众受益匪浅,增加了大家开始研究、完成研究、成果出版的信心。
刘冰副社长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培增教授就“如何建立个人品牌”作报告。杨教授从学科发展的历史入手,讲到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是要确立科学的发展策略和找好切入点。而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首先应当做的就是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杨教授指出成就的背后是汗水和泪水,持之以恒的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同为成功路上的必备基石。同时他提到个人品牌的建立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建立品牌需要一辈子,毁掉品牌或许只需要一天,医务人员应该像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个人品牌。最后杨教授说到个人品牌的建立离不开三个字:感恩、珍惜、动力。杨教授幽默诙谐的演讲风格和匠心独运的观点引来台下观众一片片掌声,会议的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

杨培增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李为民院长做了题为“个人活力与运营效率公正与激励”的报告。他指出建设先进医院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氛围,让每位员工都拥有公正平等的机会。李院长向听众分享了华西医院的管理经验,内容涉及平台的搭建、人才引进、岗位管理体系、医疗核心指标的建立和绩效管理的核心设计等方方面面。最后他指出这些制度的建立最终是为了提升员工的工作荣誉感,充分激励和调动团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李院长提纲挈领的报告引起了台下听众的深刻思考。
李为民院长

钱桂生、杨和平、吴亚梅三位教授主持会议
中国医学科学院的袁钟教授为听众准备的人文大餐题为“知识是力量良知是方向”。袁教授指出良知是医疗管理和医院技术发展的缰绳,只有紧紧拉住这根缰绳,路才不会走偏。他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为我们明确了健康的定义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更是心理的健康、社会关系的融洽和道德的健康。同时医务工作者应当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各类慈善项目和社会活动,科学的头脑与人文的心灵是成为优秀医师必不可少的条件。最后,袁教授总结了工作的终极目标是让周围人感到愉快,引经据典的阐述饱含人文素养,同时引用周围身边的具体事例让观众有很强的代入感,坚定了良知是指路明灯的信念,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共鸣。
袁钟教授

主持人梅同华教授郭述良教授
重庆市医师协会的赵兴吉会长就重庆市医师协会作了简介,介绍了其章程规定和近三年协会的工作情况,同时对协会今后的工作打算作了汇报,赵会长高屋建瓴的报告让大家对重庆市医师协会的工作充满信心。

赵兴吉会长
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数据研究院的吴凡研究员带来题为“AI技术的发展和医疗产业创新”的报告,他以人工智能的历史趋势为引,指出AI+医疗可以支撑起完整产业链,而医疗大数据将会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路径。吴研究员的报告极大地开拓了听众的眼界,让大家看到了未来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吴凡研究员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述良教授报告的题目是“PCCM学科建设规范”。郭教授分析了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用人、科室、行业作为学科建设新引领的三架马车,强调了在三级医院PCCM学科规范化建设中实地评估的重要性: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同时郭教授详细介绍了PCCM学科规范化建设的准入标准,分享了关于如何准备的经验,指出了在迎检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郭教授充满引导性的报告极富感染力,引发了台下听众的广泛思考与共鸣。

郭述良教授

主持人陈虹教授、王导新教授
主会场的报告内容包含科研产出、医院管理、人文医学、学科建设等诸多方面内容,尽管秋天的重庆气温让人稍感寒意,但会场内座无虚席,听众反应热烈,现场气氛热闹而又显得井然有序。讲者们热情洋溢的演讲、新颖与实用并存的内容让听众大呼过瘾,同时对其他分会场的内容充满期待。
认真学习的听众
重庆市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供稿